調降證交稅 應針對賭風

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表示,台灣金融風暴並非只是表面的景氣問題,而是政策不知調整所 累積起來的惡果,制度面所造成的整體競爭力嚴重衰退,才是根本的原因。金權政治、賭風 嚴重,也都是不當制度所造成。對爭議不斷的證交稅問題,他認為調整證交稅應針對賭的問 題,要鼓勵投資,抑制投機,否則只會增長全民賭風。如果台灣競爭力再不加強,三到五年 內,台灣產業將面臨大陸、東南亞等地的競爭威脅,台灣真的已到了該居安思危的地步。

他也期許兩岸間能合情、合理的談,切勿變成兩敗俱傷。

以下是專訪的摘要:

問:你認為國內此次發生金融風暴最重要的遠因為何?

答:
我們必須思考金融風暴會發生的區域與時間點,首先是日本,接下來是東南亞、台灣 ,但美國、歐洲的經濟卻依然健全。可見制度最差的就會先出現問題,制度是導致國家整體 競爭力差異最重要的關鍵。在美國,選一個眾議員、參議員頂多花一、二十萬美元,但台灣要 選一個立委卻得花個數千萬甚至上億元,為什麼?這都是制度面的問題。如果選一個立委要千萬元 以上,這些錢如果不是過去由工程圍標或其他地方賺取不當利益,民代如何獲取如此龐大的資金 奧援。

金融風暴如果要談近因,可以找出非常多金融、景氣面的理由,但如果要談遠因,國家「 制度」面是否完善,扮演最重要的關鍵。一個國家制度若不完善,資源就會被不當利用,企 業資源被不當利用,碰到不景氣就會先倒,而國家如果制度面不完善,對風暴的承受力也就 降低。企業如果不賺取非法利益、實事求是,即使面臨景氣的谷底,也會撐得過去。台塑美 國公司去年全年虧損一億二千萬美元,每個月都虧損掉一千萬美元,雖然很不好過,但過去 景氣好的時候我們累積了二億元現金在手中,我們賺取最合理的利潤,將成本降到最低,當 別人的競爭力沒有你強,景氣不佳時只要咬一咬牙就過去了。

國內有許多制度面的問題,必須集眾人力量改善。民國五十七年,我寫信給當時的省主席 陳大慶先生,告訴他台灣的圍標問題非常嚴重,必須及早改善,否則影響面將非常驚人,但 沒有回音。政策面改不改善,決策權都在政府。如果因制度面的問題,導致整體的競爭力不 足,景氣一到谷底之際,可能就比其他國家先被淘汰出局,金融風暴也就會先爆發出來。

問:政府提出的新政策中,多是以金融政策為主,並規劃調降證交 稅,你對這些政策的看法如何?

答:
金融政策我不懂,也不便說;證交稅率是高、是低,我也不是專家,不能妄加評斷。

不過,政府與全國老百姓都知道,目前國內股市週轉率如此高,顯示投資的人少,投機的 人卻多。企業的發展不需要短線資金,如果投機氣氛過度張狂,股市就有嚴重的「對賭」問 題。一個人如果嗜賭,這個人就一定會傾家蕩產,全民如果一起賭,國家就會出現嚴重的問 題。如果政府明知股市賭風嚴重,就應該提出一個明確的政策抑制,鼓勵投資,消弭投機。

舉例來說,目前證交稅為千分之三,如果能提高到百分之一,則交易十次就必須扣掉百分 之十的成本,這麼一來,就不會有大幅的短線進出,賭風就可以遏止。政府可以提出一個相 對的辦法,如果投資人持有期間長達一年,就將百分之一的交易稅額加計利息退還給投資人 ,而持有兩年的人,將交易稅額全數加計利息退還,這樣不但可以鼓勵投資,更可抑制賭風 ,這類具有長期規劃的想法,才叫做「政策」。政府如果反向降稅,變相鼓勵民眾投機,將 會再長賭風,對長遠的經濟發展更為不利。現在討論的證交稅問題,不論主張高或低,都只 是一種「干涉」,而不是「政策」。

問:台灣的金權政治一直被認為是政、經發展的毒瘤,此次金融風 暴中,政商關係好的集團都率先倒閉,你認為應如何突破目前的金權政治?有沒有希望突破 得了?

答:
誰有這個魄力?現在看起來,沒有人有,但解決的方法可以從制度面著手。我還是得 強調,現象永遠有長、短期的原因,但解決問題一定要有長期的作法。所謂金權政治,就是 政府利用行政裁量權的漏洞,給特殊利益分子鑽營,雙方因利益結合發展出來的金權結構。 如果政府有決心改變,將制度面改善、堵住漏洞,則送紅包的人走不通,紅包也不用再送了 。

舉例而言,過去所進行的進口保稅、出口沖退稅措施,表面上看起來不錯,但製程不同, 造成原料的消耗不同,退稅的標準全部都由官員一個人決定,當制度面架構出現漏洞時,老 百姓送大禮,沖退稅額度就會增加。這個沖退制度因為有漏洞,政府損失了幾百億的稅收。 如果能堵住制度上的漏洞,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,金權政治的影響力就會沖淡。

問:過去石油危機,蔣經國曾經推動十大建設刺激國內經濟,目前 政府再度以刺激公共工程意圖拉升景氣,你的看法如何?

答:
十大建設的確有需要,且可增進工作的機會,對於度過不景氣的確產生了效果。但看 看台灣目前的產業,曾經推動的紡織、石化、造船、汽車、精密工業中,紡織業與石化業競爭 已非常辛苦,造船與精密工業幾乎沒有了,而南韓的汽車幾乎百分之百自製,每年產量四百五 十萬台,台灣的汽車業仍只是組裝,年產量也不過四十九萬台,為什麼差異如此大,大家應該 檢討。台灣製造業最強的在於加工,但如果再不想辦法突圍,不論是三年、五年或八年,總有 一天台灣將面臨大陸嚴重的競爭威脅。

問:傳統產業已面臨競爭力嚴重不足的問題,你曾提及在國內設一個 加工出口特區,是否是脫困的方案?

答:
國內競爭力的確已面臨嚴重的考驗。中華民國競爭力落後美國、日本,仍可急起直追 ,但我國已大幅落後韓國,政府拿各國的產業發展環境進行比較,優勝劣敗的條件是什麼,唯 有取人之長,補己之無利可圖,才可以永續發展。

過去我國一直想發展的機械、汽車、造船工業,現在都仍是弱勢產業。台灣過去真正賺錢的產 業就是加工出口業。民國三十九年韓戰爆發,民國四十一年在尹仲容主導下倡導成立了 加工出口區,在我國毫無資源、靠經濟援助的年代裡,台灣靠加工出口累積了資本與財富, 尹仲容對國內加工發展,有相當大的貢獻。

台灣的產業,除了加工出口以外,沒有明確的收益來源。加工產業之所以會成功,除了政 府政策外,加工產業能與中國人的勤勞結合,是關鍵性的因素,至今,台灣發展最快的電子 業,其實也是另一形態的加工產業。不過,由於現在工資貴、勞力不足,競爭力已大幅衰退 ,加工製造業移轉至大陸後,若不想辦法因應,產業的外移,將從下游擴展到中游、上游。 要想解決產業外移的政策,政府可以利用六輕抽沙填海造陸的模式,發展加工出口特區。

雲林四湖、口湖等離島工業區,可開發出八千到一萬公頃土地,嘉義外傘頂洲也有一萬公 頃面積,再加上台南七股、屏東恆春等地,政府都可以用隔離水道,設計成離島加工區。新 的加工特區必須要有國際觀的規劃,不必再透過進口原料保稅、出口退稅的方式獎勵、補貼 ,而要著重建設,蓋具備水準的高樓大廈,弄成很漂亮的特區,特案引進外勞從事生產,工 薪大概只要目前國內工資的一○%就夠了,這樣從專業的加工特區做起,就可以帶動中、上 游的工業發展,只要產業活動力仍在,國內企業就會在島內有更充裕的投資,生產附加價值 更高的產業。

楠梓工業區只有九十六公頃,容納了二萬二千八百個勞工,如果興建一萬公頃的加工出口 特區,容納個七十萬人,將可建設成非常好的環境,國內的商業活動、金融服務業將會更為 蓬勃。

問:但台灣產業外移大陸非常多,國際級大廠也全面進軍大陸設廠 ,你認為大陸對我的威脅情況如何?

答:
民國七十六年國內勞動條件轉差、工資昂貴,國內的加工業就開始外移到菲律賓、泰 國、印尼等東南亞一帶,近年來開始大量移到大陸。民國七十九年台塑提出的海滄計劃,是 希望台灣石化產業能維繫全面的競爭力。由於加工產業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,因此不論移到 東南亞、中國大陸,聘用當地的勞工,幾年之後,自然會有個體戶跳出來做同樣的產品,大 陸已慢慢走向市場經濟,像我的祖籍安溪、還有溫州等地,因為個體戶經營活絡,地方立刻 熱鬧起來。

在大陸,如果台灣廠商賺一五%才夠,則大陸個體戶賺個二%就可能足夠了,而在競爭力 的差異下,大陸廠商一定會逐步茁壯,不論是三年、五年或是八年,總有一天,台灣將面臨 大陸嚴重的威脅。

問:面對大陸的競爭壓力,除了加工出口特區之外,還有什麼因應 對策?

答:
只要自己爭氣、多加強,就不要怕人家的競爭,就算沒有中國大陸,韓國、東南亞國 家也要起來與我們競爭。

台塑出產的PVC管,一磅九點五元,美國的售價是台塑的三倍,日本的售價是台塑的二點五 倍,可見只要有競爭力就不怕國際競爭。

但就石化產業而言,在台塑六輕沒有出來以前,國內的產能只有九十萬噸,不但遠不如韓 國的五百二十萬噸,甚至連泰國、印尼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都不如,所以眼前國內的經濟、 產業問題,不是大陸跟我們競爭、帶給我們壓力的問題,而是台灣要怎麼避免產業的衰退。

發展高科技固然很好,但如果要思考長期的發展,就必須衡量自己產業的條件。由於國際 間瞬息萬變,各產業有其景氣的循環,產業一定要分散,同時要多方面的發展,先認清有什 麼人才、有什麼條件,再去決定發展那些重點產業。

此外,兩岸產業的分工是必須仔細觀察的,與大陸還是要合情、合理的談,不能最後變成 兩敗俱傷。

問:目前石化業景氣不佳,六輕生產壓力是否相當龐大,你的油品 價格策略為何?

答:
台灣的油價仍然偏高,台塑的油價策略是絕對不會與中油妥協。我相信同樣是中國人 ,如果台塑油價可以降得下來,中油也可以。而只要維持競爭的局面,百姓就可以享受最低 的油價,預估明年年初,台塑的油品就可以加入市場。

六輕已經陸續投產試車,雖然景氣目前不佳,但我有把握,台塑的競爭力比日本、韓國與 東南亞國家任何一個石化廠都好。景氣不佳的時候,大家都苦,但台塑的建廠成本最低,我 不怕任何人競爭。

問:許多原擁有相當競爭力的企業,卻在第二代接手不久後面臨經營 困境,你對企業家第二代有何建言?

答:
富不過三代是有道理的。不過企業家第二代的教育程度比第一代高得非常多,一定比 爸爸聰明。第二代經營不好,是夠不夠勤,有沒有懈怠的問題。但這也不能全然怪第二代, 畢竟有了第一代的努力,第二代的生活舒適許多,因此也都比較脆弱。如果第二代肯努力、 能知足、願吃苦,表現絕對不會比第一代差。



| 劉泰英 | 施振榮 | 蔡萬才 | 許文龍 | 王鍾渝 | 林信義 | 黃天麟 | 張忠謀 |



  回目錄區

  未來領袖學院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