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金外流必須有效遏阻
第一銀行董事長黃天麟指出,導致這一波企業危機的主因之一,是近年資金大量外流,特別是對大陸
投資的大幅增加,使得國內企業負債不斷增加,資金動能不足也讓股市、房市一直下跌。他認為,政
府有必要逐步降低資金外流。他警告說,如資金持續外流到大陸,幾年後,類似去年的企業危機仍將
再現。長期而言,台灣經濟將淪為大陸的「邊陲地帶」。
對於近期政府的政策,黃天麟認為救急是有必要,但更重要的是後續的長期措施。他強調,日本銀行
體系幾年前開始出問題時,逾放比是四%。現在國內銀行體系的逾放比也是這個數字,如不儘快解決
金融體系問題,台灣的確有可能步日本的後塵。
以下是專訪內容:
問:在這一波亞洲金融風暴中,台灣算是表現不錯。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
,國內陸續出現企業財務危機,究竟原因何在?
答:雖然有人說亞洲金融風暴中,台灣表現不錯,事實上,我們的問題早就存在,只是一直沒有
浮上檯面。「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」,有幾個因素是遠因,加上這幾年的問題,才有去年的企業危
機。
遠因可追溯到民國五十年代我們積極推行家庭計畫,以致台灣的生育率降到和先進國家一樣。結果現
在勞動人口減少、人口結構老化,經濟成長也跟著降低,住宅需求也減少。
但最大的因素是七十九年到八十六年間發生,且現在仍存在的大陸因素,也就是資金外流的問題。根
據統計,這幾年間有三萬多家中小企業到大陸投資,移出去的資金約在五百億美元,相當於新台幣一
兆多元。如加上到東南亞、歐美投資的金額,總流出大概有千億美元,相當於台幣三兆元。八○年之
後,國內資金動能因此降低很多,使得股市、房地產無法活絡,房地產價格一直在下跌。
而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,從七十九年迄今,央行總計調降存款準備率十五次,釋出的資金高達六
千五百億元。如乘以五倍的成數效果計算,總共是三兆元,恰好把資金外流的缺口補起來。但問題是
,企業資金已移出,整個資金則未出現缺口,代表的是企業負債比例增加。股市也一樣,融資餘額一
直在增加,去年四月份一度增加到五千三百億元的高水準,意味我們彌補的缺口是借來的。企業有賺
還好,沒有賺錢只好一直苦撐著。去年終於撐不下去,問題就爆發了。
其他如房地產容積率搶建使供給過多,新銀行開放使市場過度競爭、信用浮濫,也衝擊到企業。企業
大肆買股票,結果景氣不佳,股票下跌,企業都被卡死等,都是原因之一。不過,我認為資金外流是
最根本、重要的原因。
問:不過,也有人認為對外投資是經濟實力的延伸,且在大陸投資對國內經
濟有正面幫助。
答:話是沒錯,但過與不及都不好,特別是大陸投資影響最大。一般對外投資還有利潤匯回,但
大陸投資是錢進去了卻出不來。加上大陸的文化、語言和生活習慣等都和台灣人一樣,結果台商在大
陸定居下來,消費、住宅需求都在大陸。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自七十年代以來,高經濟成長一直下降,
我們安慰自己說是因為台灣已是「成熟的經濟」,其實台灣並不是「已開發國家」。如果流出去的資
金是五百億美元,大概還能忍受,但到千億美元就太多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台商在大陸落地生根後,不但影響我們的經濟,長久下來,台灣的經濟可能發生就像
澎湖、馬公相對於台灣一樣,未來台灣可能成為大陸經濟的邊陲地帶。
問:就您了解,國內的金融機構逾期放款有多嚴重?目前有一種說法是,今
年第二、三季大型行庫的逾期放款比率,在地雷股狀況陸續浮現之下,逾放比可能攀升到兩位數以上
?
答:國內銀行體系逾期放款問題,並不是去年才出現,八十二年開始就逐年增加。去年的企業危
機當然就使銀行的逾期放款增加,而潛在的逾期放款的確是很嚴重。我要強調的是,日本在一九九四
、九五年銀行體系剛出問題時,逾放比也約四%,後因拖延解決問題而導致今日狀況。現在國內逾放
比也是這個數字,如不採取行動,可能變成與日本一樣。
問:您對政府最近推出一連串的振興經濟、挽救股市措施有什麼看法?
答:有人說企業要倒,就讓他們倒,反正優勝劣敗,企業才會改進。但理論未必是對的。以日本
為例,初期日本沒有很多措施去保護企業,後來再推措施已難見效,如果日本政府早有措施出來,情
況也許不會太糟。
用這個眼光來看,現在對政策的批評有失公平。雖然從某種角度來看,是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可是
政府還是要做,不做就更糟。台灣現在嚴重的程度絕對不是個別企業的問題而已。如果有人認為政府
的措施是興奮劑,我倒認為是退燒藥;要治好發燒的病人,就必須先退燒再說。不過,當然還要有後
續措施,如制度上加強銀行管理、儘量合併銀行、改善金融體系體質等。
問:爆發一連串的企業危機後,財政部和央行出面要求銀行對企業放款展期
六個月,這算不算是行政干預?有人說,這只是把問題拖著,以後還是爆出來?您的看法如何?
答:不算是行政干預,財政部和央行只是「協助」銀行,其實,銀行本來就會這麼做。而且,這
麼做,壞的企業還是會倒。但不做的話,連鎖反應會更大,銀行的逾放也會更高。政府不能讓這種情
況弄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,而且,有些企業是可以救的,政府這麼做,可以減少銀行、企業和社會
的損失,而且是絕對有必要的,等閒視之可能是錯誤的。
問:政府有「銀行不能倒」的說法,但學者則批評要去除這個神話,您的看
法呢?
答:這是CASE BY CASE(個案)的問題,如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時,雖然讓許多銀行倒閉,但也同
時以預算挽救不少銀行,因此不能一概而論。或許太壞的銀行可以讓他倒,但會對社會、經濟造成巨
大傷害者,政府仍應伸出援手。
問:財政部春節後提出一連串的振興經濟措施,您認為這些措施對國內銀行
體系的經營有多大的幫助?對國內經濟又什麼樣的影響?
答:銀行的營業稅降下來,起碼可以減少問題。一年下來,三商銀至少多出四十到五十億元來打
掉呆帳。
至於外資開放的問題,外資只是短暫的,這一點我們要有充份的準備,外匯存底一定要增加。外資進
來時,應好好登記、徹底分析那些是屬於長期投資。
我算來算去,我們的外匯存底最好是有一千二百億美元才算安全。因為,一次危機,我們的外匯存底
就少四百億美元。另外,我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價位在一美元兌三三•五到三四之間比較合理。
尤其是日圓和韓元都在貶時,新台幣如不貶,就會完蛋!
此外,每次不論是國內有經濟或非經濟性因素,導致股市重挫時,政府就會籌組所謂「股市穩定基金」
,這次護盤失敗就是因為資金不是自己的,發揮效果有限。以香港為例,港府捍衛港股不是用外匯存
底,而是用基金。因此政府應該可以籌備安全基金。
問:對台灣今年的經濟看法如何?銀行對個別產業情況最敏感,那些產業可
能情況會較差?
答:國內還有潛在的危機,財務槓桿大的企業還是會發生問題,最後就是衝擊到銀行,因此一定
要審慎因應。至於產業方面,仍有一部份營建業問題相當大,此外鋼鐵產業景氣也較差。至於目前當
紅的電子業,較令人擔心的是產業週期起伏大的特點,也值得注意。
問:基層金融問題如何?李總統希望四年內打消銀行呆帳,同時鼓勵銀行合
併,一銀是否有合併其他銀行的計劃?
答:基層金融問題主要出在政治面,主管機關又不明確,因此有些方案在政治上幾乎行不通,現
在幾乎不可能解決。我看,大概只有先擺著,畢竟基層金融不是大銀行,影響層面較小。
至於四年內銀行體系是否能解決呆帳問題,關鍵仍在景氣好壞;景氣如不好轉,仍不可能解決。銀行
合併方面,如果小的案子、負擔又不大,如央票這種金融機構,還有可能去合併。大型的合併則不可
能了。因為一銀現在也沒能力負擔,還是先把自己體質調好再說。至於外界說的三商銀合併,則根本
不可能,因為毫無意義,又缺乏誘因。三商銀資源重複之處太多,合併會浪費不少資源。
我想強調的是,台灣經濟發展關鍵是如何把資金留在台灣。所以,對大陸的「戒急用忍」應該要加強
。至於如何把錢留在台灣,要從改善我們的投資環境著手。從統計數字顯示,我們投資大陸的金額比
日本、美國都大,可以說是排名第一。美國對大陸的投資只佔其GNP的萬分之三,日本是萬分之四
到五,但台灣是百分之二到三,比例實在太高了。
要台灣的經濟活絡起來,必須把錢留在台灣,而且要適度的限制台商到大陸投資,企業才會留在台灣
投資。這一點一定要做,如果不做,台灣的景氣就算明年變好,類似的企業危機仍會出現。
| 劉泰英
| 施振榮
| 蔡萬才
| 許文龍
| 王鍾渝
| 王永慶
| 林信義
| 張忠謀 |
  回目錄區
  未來領袖學院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