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領域風騷一百年
主持人:首先進行的議題非常大,但是時間卻有限。請在座的四位
來賓先針對下列問題提出看法。什麼是科學?什麼是人文?什麼是宗教?什麼
是倫理?什麼又是科技產業?其發展的目的何在?站在世紀交替之際,請四位
貴賓評估這些領域對人類的貢獻為何?缺失為何?
李遠哲:自然世界誕生後,經過幾億年有了生命的存在,再經過長久的演
化,才有了人類。人類發展至今走到了二十世紀結束前際。科學是什麼這個問
題,我們必須去思考最初的問題:人類在地球上到底在做些什麼?因為有這樣
的疑問,於是人們想去了解我們所處的客觀物質世界,究竟如何轉動運行,想
去研究這之間的規律所在。而科學的研究,就是想去把握這客觀世界運行的規
律,並從把握這些規律,甚至去創造出新東西。
近一、兩百年以來,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愈來愈深,人與人、人與社會、
人與自然的關係在改變。工業革命以後,科學發明使得人與人間肌肉的強弱不
再重要。資訊革命後,人與人間的腦力差異也得到克服,一個人是聰明還是笨
的分別沒那麼大。在這些科技發展的同時,開始有人擔心,正是因為科學的進
步以及科技所做的事,造成了人與人、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生變。人文與科技
之間似乎產生了一條分界。
說到這裡,我要說一下,其實我最討厭有人聽到我是研究科學的,第一個反
應就認為我一定是怪人,正在從事些破壞自然環境的事情。
不過,話說回來,正因為人們擔心科技的進步造成了人與人、人與社會、人
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巨變,所以才有人開始提倡,人文與科技間需要對話。其實
,我認為對話與否的問題不大,但是,科技對人類影響的為何,我們必須要有
一定的掌握才是。
聖嚴法師:在這個世紀之初,有人認為宗教應該退場,當時曾有西方的哲
學家宣布上帝死亡,另外也有唯物論者認為宗教是人類的鴉片。不過,這一世
紀下來,唯物論在舊蘇聯、波蘭等社會主義國家盛行過後,這些地方宗教還是
未死。而在歐美國家社會,科技高度發達,但這些地方的基礎科學家都不會去
否認宗教的存在與需要。
之前李院長說到,有些人認為科學家是怪人。正像有些人以特殊的角度認為
科學家是怪人,有些研究科學的人也用某個角度,認為人文不是什麼必要的東
西。這是我們這個社會比較特殊的現象。
人與自己與外界的關係,有著不同層次的進展上,若給一分際名詞來說,我
們可說人與自己的關係是心與人格;人與人的關係是道德與倫理;人與自然的
關係是科學的精神;人與宇宙的關係則是宗教的生命。事實上,一個教徒必須
涵蓋前面所說的,包括從人與自己、人與人、人與自然到人與宇宙的思考,這
些層面全涵蓋,才可稱得上是個教徒,真正觸及宗教的本質。在目前的台灣甚
至其他國家,宗教帶來了許多問題,是因為他們忘記了宗教需要心靈的淨化,
也忘記了宗教需要觸及上述人與自己、人與人、人與自然、人與宇宙間關係思
考的這種觀念。因為如此,失去了平衡,才造成今天的諸多問題。
因此,今天我們不是不需要宗教,是有些宗教以及有些人對於宗教的想法出
了問題。
施振榮:我為了參加今天這個座談,特地去查了中英文字典看看人文與科技
的定義是怎麼寫的,不過查了之後還是感到模糊。不過,還是從其找到兩個定
義,可與大家分享。其中科技部份是,用科學工程的方法來發展出滿足提升人
類生活水準需要的各種產物。而談到人文,則是人類生活經驗以及包括人性、
文學、藝術、皆包含在人文之範疇內。
我個人的看法,則是認為應該先去談人類生活的目的是什麼?
一般人生活的目的,不外乎是享受人生,並使人生更有意義。在這個目的下
,因此我們才會需要人文與科技。我們需要人文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;我們也
需要科技,使生活更方便。其實說穿了就是好逸惡勞這四個字,因為「好逸」
,所以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,而因位「惡勞」,所以我們發明更好的生產工具
,使人們不需要太勞累。
關於宗教,我的看法是人們在追求好逸惡勞的過程中,必然會遭遇許多挫折
,宗教則為這些挫折提供了渡過的憑藉。
在我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所發生種種變化的過程中,也包括人與人的關係的變
化,人倫的觀念上也作了相當大的調整。
過去中國人提到人倫方面,說的是五倫,但在目前的社會,五倫已無法規範
現代人的人際關係。因為,五倫所規範的都是自己與身邊周遭的人的關係。但
在現在的生活中,我們每天所面對的,大多是自己其實並不熟悉的陌生人。因
此,李國鼎資政所提出了第六倫,也就是群我關係,我是非常同意的。
而這之間之所以有問題,是因為人們自舊有的歷史文化價值,調整以適應當
下需要的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弊端,因為如此科技無法有效地被運用,才會發
生科技發展對自然等造成傷害的問題。
漢寶德:我好好地將這座談的題目看了一遍,看不出人文、科技之間需要什
麼分別的需要。人文本來就是包涵最原本的人性、人道乃至於宗教、科技、產
業等種種發展在內,它們全是人文的一部份。人文是具涵蓋性的,科學本來就
是包含在人文之中的。如今,科學常被獨立出來與人文分開對立,尤其科學最
常被用來與人文中的藝術對立,其實是不應該的。
科學所代表的,是人們對外界思考的能力,並從這個角度將之執行。若是從
這個角度來看,沒有一項人類行為不是科學。而另一方面,孟子說人有惻隱之
心,這就是人文的開始。人一生了惻隱之心,便開始去想做許多事情以便利涵
蓋大眾,並自不同層面將它推展,以這個原點發展累積,便形成人文。在古代
,人文與科技的問題不大。因為過去有智慧的人發展科學,原也是為了對人道
、人性有更近一步的開發,也就是說,科學的發展強調它對人類的貢獻,更進
而使得人性提升,才使得人與野獸的分離更遠。
為什麼會演變到今天科技與人文分離,甚至對立的局面?原因在於科學的發
展失去了原先提升人性與智慧的功能。例如,用科技來取代人,或者是科技演
變成為殺人工具。所有的科技發展到了十九世紀產生了許多問題,全是因為:
錯用科技。
人們錯用科技使它變得不符合人道,使科技對人們造成傷害。另一方面,不
只是科技被錯用,文化也會被錯用。例如共產黨利用藝術作為政治宣傳的工具
。大家可以了解到,今天之所以產生種種問題,其實是因人類的錯用,不只是
科學,文化也會發生被誤用的狀況。
| 讓科技與人文握手
| 人文與科技高峰會談
| 各擅勝場不相讓
| 科技與人文的握手
| 科技與人文融合的實踐
| 全人教育&科技整合
  回目錄區
  未來領袖學院入口